《​那些年,我算命那些事211:铜佛(头胎子女难活的命)》



众位缘主,大家好,我是钱婆婆。


生活里的不幸之事很多,而且很多时候这种不幸接二连三,但中国有句古话叫“大难不死必有后福”,虽然见的不多,却真实存在。


上世纪八九十年代,附近几个村子最富的是玉田家,玉田他爹早年出去闯荡,攒了一些家底,玉田和哥哥玉明都是匠人,手艺人,比较吃香,家里自然不差钱。


大哥玉明已经结婚,弟弟玉田还是单身,长相也俊朗,颇有点“富二代”的意思,想嫁给玉田的姑娘不在少数,上门说媒的都快踏破门槛,最后玉田跟一个叫慧慧的女人结了婚。


婚后玉田两口子搬出去住,跟老爹分家。这很正常,反正家里不差钱,修一座房子不算难事。然而大哥玉明心里不平衡了,因为给玉田盖房子花的钱比他略多,觉得老爹偏心,心里起了芥蒂,若有若无地提起老爹的遗产,害怕将来弟弟得到大头。


这事闹的越来越大,别说跟他爹的关系不好,兄弟两也很紧张,慧慧怀上孩子后更是风声鹤唳,因为玉明两个孩子都是闺女,万一慧慧第一胎生个儿子,老爹的家产不得留给这个孙子了,玉明两口子急了。


有一天慧慧去婆婆家窜门,婆婆拉着这个儿媳说了些保胎坐月子的悄悄话,玉明媳妇撞见,以为婆婆给慧慧私房钱呢,当场吵了起来,玉明玉田相继赶到。


玉田的性子糯一些,都是一家人,大事化小,小事化了,拉着慧慧就走。玉明两口子明显更蛮横些,拉拉扯扯争吵起来,慧慧一个没站稳被推搡着滚下门口的坡,血水流了一地。


场面一下僵住,众人也顾不得争吵,赶紧请医生,可惜孩子还是没保住,慧慧也因病跟气差点丢了性命。


这件事让两兄弟反目成仇,老爹对玉明很不待见,分家?分就分,我这老不死的到底有多少家底让你惦记?


不过话说回来,这老头攒下的家底真不少,除了那些家具现金之外还有一些金银首饰、半罐子银元等等,这些都可以平分。可紧接着老爹从院子拿进来一件东西,水瓮边放着的一块黑不溜秋奇形怪状的石头,一直用来压水瓮盖子,没人注意过。


老爹把石头仔细擦拭,终于露出本来的色泽和面目:一尊铜佛。


“别人送给我的,应该值几个钱,你们全拿去吧,免得我死了后刨我的坟。”


玉明眼睛亮了,目光不能从铜佛上移动分毫,要知道八九十年代经常能听到谁家挖出什么古董,万一铜佛真是古董,可比那些现金来的值钱,可问题是小地方没几个人懂文物古董啊,最后玉明偷偷来请师父,毕竟师父见多识广,这还是个佛像,或许能看出来点眉目。


师父仔细研究那尊铜佛,半尺来高,做工精细,颜色深沉,很有讲究,而且开过光,这家人这几年的好日子或许就与这尊铜佛有些关系,但师父毕竟不是专业的,没敢把话说死。


“确实是个老物件,年代我不好说,却是个好东西,应该值些钱。”


玉明何等人精,当即把铜佛占了过去,钱财上可以稍微让让,却让的不多,弟弟玉田也不再争,抱着属于自家的那部分走了,只剩老爹老娘一个劲叹气。


师父走时路过玉田家,慧慧在门口晒豆子,师父知道这个女人刚刚没了孩子,加上刚才分家时没占到便宜,觉得小两口有些可怜,就跟慧慧聊了几句。


“当时我爹看中玉田家的钱让我嫁过来,以为能过好日子,可现在……我就是个命苦的。”慧慧说。


师父宽慰几句,夸她贤惠,也夸玉田为人老实本分,都是能过日子的人,随后问慧慧的八字,慧慧随口回答了。


师父掰着指头算了算后笑了,“都说大难之后有大福,你家的福气快到了。”


慧慧不解,疑惑地看着师父,“我的眼睛可尖着呢,那个铜佛应该是个真家伙,值不少钱,我们两口子懒得争罢了,错过这个宝贝也叫福气?”


师父摆了摆手,“命理上的事情你不懂,今年88戊辰年,你的子女星在年支辰土中,年柱为先,所以辰土中的子女星癸水是头一胎,辰土本气克,难以成活。”


分析完孩子后分析运气,慧慧的命理中头胎子女难活,易有灾,但扛过大灾大难之后必有后福。


“后福?托您吉言,这福气在哪,可得快点来。”慧慧自顾自忙着手里的活,对师父的话不大相信,因为看不出来半点有福气的征兆。


命理之事太玄,师父暂时没法证明,遂不多言,只让慧慧看开些,好日子还在后头呢。


分得财产后玉明很少来老爹家,玉田跟慧慧时常过来照看,大有养老送终之势。


再说那尊铜佛,消息不知怎么传了出去,不乏一些好奇之人寻到玉明家想要一观,但这等宝贝岂是轻易拿出来看的?玉明三缄其口,说自家没有铜佛,可没人信,惹得玉明家一时不得安宁,晚上都睡不好觉。


89年刚过年,玉田两口子带着爹妈走亲戚去了,村里来了几个汉子,直接找到玉明家讨要那尊铜佛,说当年玉明他爹偷了主家几件宝贝逃走了,铜佛就是其中之一。那些人带着铜佛照片,与玉明家的铜佛一模一样,还能说出玉明他爹那几年的行踪,不似假话。


玉明自然不认,可老爹又没在家,一时说不清楚,只能再次否认没有铜佛,好在那尊铜佛确实没旁人见过,谁也不敢肯定就在玉明家。


几个汉子也讲道理,没有动粗,只说如果归还铜佛,他们会给玉明一些报酬,如果不还,就别怪他们先礼后兵了(当时的治安情况说的很多,此处不过多赘述),说罢几个汉子暂时离开。


玉明拿出铜佛看了又看,爱不释手。那些人越是这般,他越觉得铜佛的价值越大,唯一担心的是铜佛来路不正,可能惹上祸端,要是有个两全之策就好了。


玉明媳妇也是个精明人,她想了个主意,不如把铜佛让给玉田,让玉田承担祸端,如果没有祸端反而得了好处,他们能以让了铜佛的借口讨要一部分,岂不美哉?


说办就办,等玉田回来时玉明立马找上门来,跟换了个人一样十分温和,将铜佛给了玉田,玉田没反应过来,接下后说这是全家共有的,他暂时保管,玉明十分满意。


出了玉田家,玉明转身去了老爹家,问铜佛的来历是不是不干净。


“不干净?我的东西都不干净,你还占了那么多,就不怕遭报应?”老爹差点气的背过气去,将玉明赶了出去。


两天后那几个大汉再次上门,玉明直指玉田家,大汉一行转头找玉田讨要铜佛,玉田不明所以,只好把老爹请出来,毕竟这尊铜佛是老爹的。


几个大汉跟老爹认识,互相能叫出名字,但其中可能有什么误会,因为争吵的牛头不对马嘴,最后老爹从怀里掏出一封信。


原来老爹改革开放后出去闯荡,跟一个老板走南闯北,立下汗马功劳,攒了那些家底。


然而没出几年,老板带老爹出远门时害了大病,大限将至,便把一些珍贵物件交给老爹,算是这些年的恩情,同时还让老爹带几封书信给亲人朋友,算是交代后事。


那个年头不太流行火葬,尸体运输很不方便,老爹便把老板原地下葬,后将书信和一些遗物寄出,很潇洒地只带了这尊铜佛回了老家。


这些大汉正是老板的子侄,当年收到信后觉得事有蹊跷,而且少了一尊祖传的宝贝铜佛,便以为有人从中作梗,谋财害命,这么多年打听铜佛的消息,才寻到这里来的。


如今看到那封书信,上面的字是老板亲笔写的,感谢老爹那几年的功劳苦劳,让老爹选一些宝贝带走,可以的话甚至能接手一部分生意,老爹没那么做,只是默默地选择归隐。


“他一直随身带着铜佛,我们俩既是主仆,又是亲朋,我便只要了这尊铜佛,也算是个念想。”老爹回忆故人时很是感慨。


玉田没想到老爹竟有这般传奇的往事,听的说不出话。


一行大汉看了信的内容后也赶紧赔礼道歉,只怪当年事发突然,很多事情没搞清楚,才闹出这等误会。


“那……有什么需要随时开口。”大汉对老爹说,毕竟信里可提到了,老爹有资格插手生意,大汉没魄力提生意跟财产,因为数目太大,牵扯太多,所以只能这般说。


老爹连连摆手,“这铜佛闹的家里不得安生,如今名头传了出去,会被贼偷惦记,我们这小门小户经不起折腾,还是物归原主,你们带回去吧。”


玉田没说什么,将铜佛还给大汉,大汉也没推辞,给玉田留了一个饱饱的信封后离开。


大汉离开没多久,玉明找上门来,只为分得好处。玉田也没吝啬,分了一半给玉明。正因如此,玉明的名声更臭,因为他做的事很不光彩。


手艺人的名声臭了,生意自然也臭了,慢慢地没什么人找玉明干活了。


后来那些大汉再次上门,他们没魄力分生意,玉田父子俩也不稀罕,但大汉可以安排玉田两口子去城里工作,就算玉田学历不高,好歹会些手艺,混个闲置绰绰有余,那边也足够养几个闲人。


玉明又想讨些好处,被老爹一通臭骂,大汉们跟玉明打过交道,清楚他的为人,这次哪还轮的到他。


所谓“塞翁失马,焉知非福”,玉田慧慧让了铜佛似乎错事财富,却没料想铜佛“来路不正”,“灾祸”莫名落到头上,又不曾想铜佛乃是康庄大道的敲门砖,一波三折后反而得了个好日子。福气一事,玄之又玄啊。
(3)
钱婆婆钱婆婆
上一篇 2022年 12月 10日
下一篇 2022年 12月 12日

相关推荐